盛世德才高級獵頭顧問分享:
近日,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接受《中國慈善家》專訪,分享了自己的“另類”慈善觀。
宗慶后表示,對于慈善事業,自己一直堅持“救濟不救窮”的原則,幫助窮困的人“造血”,而不是一味給他們“輸血”。在宗慶后看來,慈善的最高境界是為社會創造財富。
回顧自己所做的慈善事宜及成果,宗慶后認為,對于一個企業家來說,幫助貧窮的人培育造血功能遠比自身“裸捐”意義更大。前者讓他們勤勞致富、真正脫貧,后者送出了自己的財富也失去了創造財富的能力。
宗慶后強調說,自己對于慈善的理解就是實實在在的做事。和別人直接捐錢捐款不一樣,自己是真正幫別人富裕起來。
以下是宗慶后訪談摘錄。
宗慶后:
中國有句古話叫“救急不救窮”,救窮是越救越窮,這是我認同的理念。我們碰到大的自然災害,捐得就比較多。救窮就得幫窮困的人建立自我造血的能力吧。娃哈哈每年過年時都會參與“春風行動”,好幾年我們都是捐了幾百萬的。
我認為,首先要為社會創造財富;第二,你先把自己企業的員工弄好,讓他們生活富裕起來,收入不斷提高;第三,你有錢了再做點慈善事業,但是做慈善也還是得幫助人培育造血功能。(慈善的)最高境界就是你要為社會創造財富。
(做慈善多關于教育方面是因為)娃哈哈的前身是校辦企業嘛。當然,再往前講,我母親退休前一直是小學教師,我自己又是初中畢業就讀不起書了。我想今后國家能不能培養出人才,關鍵就在教育,下一代有文化才能把國家建設好。
但我處在做企業的位置,關鍵還是要幫助人家培育造血功能,讓他們勤勞致富、真正脫貧。所以,我們在很多貧困地區、少數民族地區、革命老區建了很多工廠,按照經濟規律,是不應該到那個地方去建廠的。
我們第一個扶貧投資在涪陵,也是三峽庫區。那是1994年,當時省政府動員我們去對口支援,有領導也對我說了,風險太大了。但我已經跟人家承諾了,所以還是堅持做下去了。當時那里的工廠破破爛爛的,工資也發不出來,我們全給收下了,有一個酒廠、一個糖果廠、一個飲料廠,還有一個罐頭廠。
我們剛開始投了4000萬,后來又不斷在增加投資,F在已經有四期投資了,還在別的地方建立了分廠。當時它那個地方四面都是山,建廠房很困難,打地基都要靠人往下去挖洞。
我們去了以后應該帶動了一大輪投資,現在留下的工廠里面,我們的算最好的了。因為我們做得比較好,政府有扶貧任務也就都愿意交給我們做,貧困地區也愿意來找我們。這些項目都發展得很好,不少都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利稅大戶,所以我們跟達能打官司,很多地方政府都支持我們,因為做了貢獻嘛。
任何事情都有風險,我們是扶貧,所以就算有風險也還是要去做的。我們去的時候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,都需要我們去考察,就跟拓荒一樣。如果真的要脫貧的話,就要把它扶植成一個產業,給它一個造血功能。我們投資的工廠都力爭做到當年投資當年投產。 我提倡“造血”,但“輸血”我也做了很多啊,比如我們也捐了很多希望小學,我記得有一年就捐了二十多所,因為希望工程還比較規范嘛。但為什么我不贊成裸捐呢?資本讓你在能創造財富的時候創造更多的財富,你全部送完了就沒有創造財富的能力了嘛。
(在慈善方面)我覺得我是實實在在地做事。
(我的慈善觀和別人的)有點不一樣啊,他們是捐多少錢就算有多大慈善心。我是幫他們富裕起來。 |